> 中国新闻 >

湾区出海 粤贸通联助力“东莞优品”扬帆中亚再添新功

2025-09-19 11:20 来源:综合

东莞优品再扬帆,热烈祝贺2025年“中哈经贸、莞企莞品采购交流对接会”圆满举行!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全球经贸合作的大背景下,继2025年东莞商务考察团4月、6月及9月北京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成功举办后,一场聚焦跨境贸易机遇、凝聚产业升级动能的高规格盛会于2025年9月16日在东莞市汇景产业智汇谷璀璨启幕。

东莞市商务局陈志扬副局长启幕致辞

由东莞市国际商会主办、粤贸通联(广东)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哈经贸、莞企莞品采购交流对接会”,在东莞市商务局与东莞市贸促会的专业指导下,以“深化中哈友谊,共筑合作桥梁”为主题,成功汇聚了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80余位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及采购商代表团成员。

这场跨越山海的商业对话,不仅为广东制造特别是“东莞优品”开辟了直达中亚市场的黄金通道,更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联动迈入全新阶段。

战略支点:阿拉木图展贸中心的枢纽价值。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推手之一,粤贸通联CEO张恒先生同时兼具郑禾双圆出海服务平台创始人的双重身份,其布局海外的眼光早已落地生根——坐落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粤贸通联(广东)商品展贸中心,正成为连接中哈两国商贸往来的关键节点。

这个集产品体验、商务洽谈、本土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绝非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展厅。它创新融合了商品展览、贸易服务、订单撮合、电商直播、文化交流等多元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从仓储物流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品牌出海解决方案。

目前该中心已启动第二批“国货之光”“国货优品”“东莞优品”选品招商工作,计划引入超百家大湾区优质制造商,通过常态化展示与精准供需匹配机制,构建起“前店后仓+数字营销”的新型贸易生态。这种“拎包入驻”式的一站式出海陪跑服务,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出海门槛,让“东莞智造”得以借势丝路东风,快速渗透至中亚、中东及亚欧的消费市场。

双向奔赴:政企协作激活合作潜能。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中哈双方参会者的名片在交流环节频繁交换,茶歇区的洽谈声此起彼伏。

东莞市商务局陈志扬副局长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东莞作为‘世界工厂’转型‘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的代表城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强大的柔性生产能力。”与之呼应的是哈萨克斯坦贸易代表团带来的真实需求:从家居建材到智能装备,从日用消费品到应急物资,哈方采购清单几乎覆盖了东莞优势产业的全谱系。

东莞市商务局陈志扬副局长致辞

这种供需两端的高度契合,得益于主办方及承办方前期扎实的功课——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市场消费趋势的深度调研,结合东莞企业的技术专长,精心筛选出包括家具、应急救援设备、军用服装在内的40余家代表性企业参展。例如东莞建益实业、东莞市创扬家居有限公司带来的模块化组合家具,既符合当地家庭对空间利用率的追求,又融入了环保板材工艺;广东弘伟应急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便携式救灾帐篷,则精准对接了中亚地区频发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刚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对接会突破了以往单向推介的模式壁垒,转而构建起平等对话的合作框架。哈萨克斯坦企业家代表哈萨克斯坦毕威斯«ASG»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叶尔克布兰·哈米杜林在自由交流环节坦言:“我们不仅需要性价比高的产品,更渴望与中国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此,会议特别设置了“一对一深度磋商”环节,安排莞企技术团队与哈方工程人员就产品适配性改造展开头脑风暴。

哈方采购团代表叶尔克布兰·哈米杜林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投资与市场环境推介

像东莞卓雅实业有限公司接到反馈后,立即着手研究如何调整军用服装的版型设计以适应高寒气候;石百纳环保科技公司则针对哈方提出的包装材料循环利用诉求,现场演示了可降解纸箱的生产流程。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攻关,让商业合作升华为价值共创。

案例解码:从单品突破到生态共建。透过参会企业的名单,可以窥见东莞产业集群的强大生命力。既有专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有跨界融合的创新先锋。东莞市宥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音箱设备,巧妙植入了多语言交互系统,解决了中亚多民族地区的使用障碍;安迪尔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婴儿纸尿裤系列,采用适合沙漠气候的特殊透气材料,一亮相便获得多家哈方采购商的青睐。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异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非标自动化解决方案,这套原本服务于国内电子厂的设备,经过模块化重组后,竟能完美适配哈萨克斯斯坦农牧场的机械化需求。

这些生动案例印证了一个真理:所谓“走出去”,绝非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依托本土化创新实现价值链重构。而在产业链协同层面,本次对接会更展现出独特的聚合效应。据记者了解,除此次活动东莞企参加外,还慕名吸引了其它外地企业,争抢一带一路市场。当东莞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提出开发跨境工业旅游线路时,立即得到海乐江电子商务公司响应,双方计划联合打造“工厂探秘+在线下单”的体验式购物模式;绿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梦龙生态农业科技达成合作意向,拟将注塑类改性料应用于茶叶礼盒包装设计。这种跨行业的化学反应,正在催生新的商业物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破传统行业边界的集成服务商开始浮现。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买卖,而是致力于提供涵盖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政策护航:制度型开放释放红利。会议期间释放的政策信号同样值得关注。东莞市贸促会负责人透露,未来将推动建立中哈标准互认机制,帮助莞企缩短产品认证周期;同时试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税收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这些举措恰似及时雨,浇灌着刚刚萌芽的合作幼苗。事实上,已有敏锐的企业捕捉到了制度变革带来的机会窗口。海恒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抓住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利好,正在筹建区域性的包装材料集散中心;仁明堂养生保健服务有限公司则借助中医药国际化契机,筹备在阿拉木图与粤贸通联强强合作,设立中医理疗体验馆。这些先行者的探索实践表明,随着两国经贸协定的逐步落实,制度性交易成本将持续下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回望整场活动,最动人的画面莫过于签约仪式上的握手瞬间——当粤贸通联与哈方采购代表共同起身签约时,留下了中哈全面深度合作、跨越山海间的“世代友好睦邻“的美好印迹。这不仅是商业契约的缔结,更是文明互鉴的起点。从东莞厚街镇的生产线上走来的产品,即将穿越天山山脉,摆上阿拉木图市民的餐桌;而哈萨克牧民手工编织的羊毛毯,也将通过反向物流进入华南家庭的客厅。这种双向流动的商品洪流背后,是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粤贸通联CEO张恒先生与哈国采购团代表叶尔克布兰·哈米杜林战略合作及集采签约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审视这场对接会的意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短期订单的增长曲线,更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微观缩影。粤贸通联在阿拉木图搭建的不只是物理空间上的展销平台,更是民心相通的情感纽带。当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带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出国门,当他们学会用当地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当“Made in Dongguan”逐渐演变为“Designed for Central Asia”,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由驼铃古道演变而来的现代丝绸之路,必将见证更多互利共赢的商业传奇诞生。而那些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终将在全球化浪潮中淬炼成真正的弄潮儿。

如今,距离首批入驻企业的发货日期越来越近,阿拉木图展贸中心的仓库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工人们小心地将标有中英哈三语标签的货箱码放整齐,这些承载着东莞智慧与匠心的产品即将开启它们的西行之旅。或许在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山脚下的城市时,会有好奇的孩子指着货架上的无人机问父亲:“这是中国制造的吗?”而答案早已写在两国企业家紧握的手心——那是超越语言的信任,是穿越时空的友谊,更是共同书写新时代丝绸之路篇章的决心与担当。

这场以“深化中哈友谊,共筑合作桥梁”为主题的盛会已然落下帷幕,但它点燃的火焰正在形成燎原之势。随着更多东莞优品沿着粤贸通联开辟的道路走向世界,随着越来越多中亚客商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中国智造的魅力,我们期待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阿拉木图的街头巷尾,孩子们骑着印有东莞商标的自行车欢笑而过;在乡村学校的教室里,老师用来自中国的多媒体设备讲授科学知识;在家庭的餐桌上,父母谈论着刚买的东莞产智能电饭煲如何让米饭更香软……。这才是经贸合作的终极意义——让普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让不同文明在交往中彼此成就。

展望未来,粤贸通联将继续深耕中亚市场,依托阿拉木图展贸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持续优化选品机制,扩大招商规模。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贸易新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供需匹配。

对于东莞企业而言,这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严峻的能力考验。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品质优先的发展路径,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唯有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才能真正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我们坚信,在政企合力之下,“东莞优品”必将成为闪耀丝路的新名片,为中国品牌出海谱写新的华章!最后,我们期待粤贸通联有力量,郑禾双圆出海有价值。